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看臺大與東海校園的發展 (4月22日)

4599 影像記錄
https://sites.google.com/site/lohas4599/guo-qu-de-huo-dong-ji-lu/140422-zhong-han-qing
鍾漢清先生 台大與東海校園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tmggBo9GMg
鍾漢清先生 台大與東海校園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shRfHSJUIc
鍾漢清先生 台大與東海校園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Hgcyk-XYo
鍾漢清先生 台大與東海校園 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SmhH4SGF_c
鍾漢清先生 台大與東海校園 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ZAtH4hZitI
鍾漢清先生 台大與東海校園 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phEIqoXIss



 游兄12點來,午餐鮭魚涼麵。演講3點,我以為是2點,所以他請我到一家有特色的咖啡館喝一杯。我跟游兄建議他可以出的書,譬如說成功中學名人校友........
民生社區有點味道。三民路的三一教會也是有產業的教會。
我原先不作power point,因為寫在下述4網頁:



不過我review去年4月在宜蘭大學建築所準備的環境的設計的ppt,
就將我看臺大與東海校園的發展當成它的個案,不料電腦無法回去連結4網頁,所以全沒兩大學的照片......
 送出約20本書。
張華和趙民德老師是游兄用我們"交情千千" list 邀到的朋友---趙老師說我的presentation 不好.....
我與張華兄到附近的一家牛雜湯店晚餐,他說水準是香港級的,所以他請客.....
我們搭505回臺大。 我請他喝紅豆湯,才知道臺一冰店終於開發票......
張 兄碰到楊茂秀老師路過,我們邀他加入紅豆湯大聊----明天趴下午他們還要開會,希望後天在毛毛虫基金會提出成立研究nonsense 文學與藝術之中心......楊老師送我們"徐兵回顧展"的說明冊子以及他的nonsense文字系統.......他兩又到我辦公室續聊許多文學作品的 翻譯和出版......


Built Environment 人造環境學






楊朵新增了 3 張相片。
5小時 · Neihu ·


臺大 東海大學校園之對照日本靜岡的茶園








街道美學
· ·














 鍾先生

昨天演講,其實很精彩。趙教授、高博士你的學長和前輩們,
是和你抬槓,我個人是非常享受你的演講。

尤其Chris Alexander的建築理念。

而且,我也對東海、台大的歷史淵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更不要說、兩位外交部、一位經建會,還有允晨的廖總編輯、文水藝文中心總監蔡伯南等新朋友。
不好意思,我昨天被楊朵抓公差,趕赴,桃園市,到林文月的同學鄭清茂教授的家,採訪這位八十二歲的老先生。不及送你。讓你和張華先生回家。
麻煩你了。

常山

游兄,謝謝有機會認識許多新朋友,還把張華和趙民德找來----
-他父親是趙友培,是創立朵朵畢業的系,而他本身是文藝青年;友培自選集/ 趙家酒店:滕六,雪神名。飄著細雪的下午
翻譯半生緣 (張 華)





劉定泮4599協會(賜福久久) 社團內的「 2014年4月22日」相簿中新增了相片。
6 小時 ·


4599協會週二講堂,鍾漢清先生講「東海大學與台灣大學校園」

收回讚 · · 分享
你和游常山楊朵蘇拾瑩 SusieSu其他 5 人都說讚。

劉定泮 網頁的照片記錄使用Google+相簿, 和以前有點不一樣! https://sites.google.com/....../140422-zhong-han-qing

140422 鍾漢清主講 - LOHAS4599 sites.google.com
這是4599(賜福久久)協會的網頁

陳芳鵬,洪錦屏,楊朵,攝影師,祁建年(右)
— 和楊朵三一教會


高行健《美的葬禮》電影詩聯映暨研討會

 http://news.pts.org.tw/detail.php?NEENO=267088


高行健電影詩 "美的葬禮"盼喚省思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__作家高行鍵,帶著他編導的最新電影詩-「美的葬禮」,來到台灣,有別於一般電影,高行健用自己蒐集的畫面和演員表演來做結合,橫跨不同空間的拍攝手法,希望能喚起觀眾對「美」的省思。


形形色色的人物,穿梭在喧鬧的城市和古式建築間,以法語、英語和中文,說出內心的獨白,扮演存在現實生活的各種角色,這部電影,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 創作-「美的葬禮」,取材來自於他同名長詩,高行健將他在世界各地蒐集的畫面,和音樂、表演做結合,試圖打破電影慣有的拍攝框架。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高行健==
如何把這個表演 賦予詩意
這又是對表演提出的問題
所以我剛剛說
電影是一個完全的藝術
它要把眾多的藝術表演手段
找到一個切合的方式 呈現出來
眼看現實社會,充斥著物慾、功利以及政治議題,人們已經逐漸遺忘「美」的初衷,高行健用影片來悼念「美」的喪失,更要衝撞人們的思考模式,高行健帶著這部電影,也非常期待台灣觀眾的反應。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高行健==
台灣充分現代化了 我講到當今
世界遇到之問題
台灣同樣遇到這些問題
因為人們現在 所在的社會條件
基本是相通的
高行健花費6年的時間籌備、拍攝,將自己的作品拍成了「電影詩」,希望以不同的藝術表現,喚起世界性文藝的復興。
鍾鴻蘭
昨天
諾貝爾文學奬得主高行健編導的詩的電影 [美的葬禮]
4 月 23 日 在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還有一場聯映與研討會
北部的朋友千萬別錯過呦 (5 張相片)




高行健《美的葬禮》電影詩聯映暨研討會
所屬類別 學術活動
活動標題 高行健《美的葬禮》電影詩聯映暨研討會
活動日期 2014-04-23 09:01
舉辦地點 校本部-大禮堂
舉辦單位 表演藝術研究所
參加對象 教職員,學生,校友,其他,校外人士

2014年4月19日 星期六

捕捉空間的靈光(Capturing the Aura of Spaces)--阮偉明攝影展





臺大的照相,吳增榮的,還沒發表。趙建中的東海山林等書,多採用阮偉明的攝影。


捕捉空間的靈光(Capturing the Aura of Spaces)--阮偉明攝影展

    一本攝影集,一場在兩地的展覽,是建築系退休副教授阮偉明的儀式,人生一個階段的回顧。累積過去三十年間對建築與城市空間的觀察,舉辦「捕捉空間的靈光」 攝影展,即日起至4月11日於東海藝術中心展覽。其拍攝的方式主要是以一種詩意的角度,試圖捕捉空間的內涵精神以及美感,歡迎全校師生一同共賞。
    「捕捉空間的靈光」所指的空間,內容大抵包含兩種狀態:「城市的記事」傾向表現的,是一個隱晦,帶點神秘的世界;而「空間的靈光」則是一個悅目,卻又超越視覺的世界。但兩者之間沒有絕對的分野,都是以空間來表達一種悠遠的時間性。
    阮偉明老師表示,空間,在我看是有生命的,構成空間的元素也是有情的。空間的生命,我用「空間的靈光」一詞來稱謂,是套用了華特.班哲明(Walter Benjamin)的【aura】的概念。這概念的出發是談藝術品的觀賞:觀者面對真實作品所保持的距離,使他能夠感受到作品散發出來的靈光,從藝術品獲 得直接的美感體驗,同時也讓作品得以保持神秘感,這是複製品所無法達成的。空間的靈光若以這一個概念來陳述,應當要這樣來定義:「在真實空間中所感受到的 氛圍」。氛圍是種個人經驗,唯有經由在空間現場,透過一段時間的停留,潛心去感受出來。
    這些攝影作品幾乎都是在旅途中所拍攝。旅行攝影,是在陌生的地方尋找與心靈契合的影像。因此,所拍得的這些影像,是一種期待的結果,同時也永遠是一件意外。這種意外感覺的存在,間接證明真實環境的不可替代性。
    展覽展出七十張照片,雖然作品在不同地點和年代拍攝,經過整理排列後,它們還是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只是有許多章節。雖然變化萬千,卻有延綿不斷的氣勢,這也符合阮偉明老師從事三十幾年的太極拳的精神。

阮偉明攝影展
展覽地點:東海大學藝術中心(人文大樓1F)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4月11日
展覽開放時間:週一至週六(12:00 – 18:00)
本檔休館日:每週日、4/2-4/5(溫書假及國定連休假)

阮偉明老師簡歷
廣東省台山縣人
1970年自東海大學(Tunghai University)建築系(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畢業
1974年春到美國聖路易市(St. Louis)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研習建築碩士學程
同時在該校的藝術學院(School of Fine Arts)選修攝影獨立研究(independent study)
攝影作品參加年度學生聯展,深獲好評
1976年取得建築碩士學位後進入職場工作
1982年到歐洲獨自進行三個月建築旅行後返回台灣
1983年進入東海大學建築系任教
期間先後在<室內>(Interior)及<建築>(Dialogue)雜誌開闢建築與攝影專欄
並兼從事建築專業攝影
2014年以副教授身分退休
在台中與台北舉行第一次攝影展<捕捉空間的靈光>,並出版同名專輯

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台大新聞E論壇新增了 2 張相片。
13 小時 · 
【整理報導】學者:貿易協定非萬靈丹 應重主權與產業根基
文/張凱翔、吳震威
「兩岸關係:透明化、國安化、法制化」系列座談會於昨日(16)舉辦第二場活動,探討兩岸關係及經濟發展與安全。座談由臺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主持,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汪明輝、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中研院人文社科中心研究員施俊吉擔任引言人,從自由貿易、經濟學邏輯與服貿對弱勢族群影響的角度切入,分析探討自由貿易的利弊與服貿對臺灣可能造成的衝擊。
陳博志:中國是獵人,等待獵捕我們
「中國為何要阻礙我國參與區域合作,卻網開一面急著要和我們簽ECFA和服貿等協議?」陳博志認為,中國對台的策略正如同「獵人補山豬」,當所有道路都被堵住時,剩下一條走向陷阱或鐵籠之路就會被認為是「活路」。針對國發會主委管中閔表示,服貿將提供臺灣參與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與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的機會,陳博志說「他從頭到尾都沒提到中國想操控臺灣政治的問題。」
另一方面,陳博志也批評馬政府「臺灣不會因與中國簽約就產生依賴」的說法,他指出我國對中國出口從40%下降到38%,並非因為分散市場的成功,而是ECFA成效不大,加上「我國產業競爭力下降,特別是中國同時發展相關產業,以自己國家產品代替進口品,減少對台灣的進口才是主因。」陳博志認為,如果台灣能夠降低依賴、主動分散市場,對於其他國家的出口應該會比過去快,但事實卻是相反。
施俊吉:簽訂服貿是「中國化」不是國際化
曾任金管會主委的施俊吉則認為,兩岸經貿關係的演變,自2008年後的「ECFA時代」,應從產業鏈分工、兩岸協議內容、經濟到金融體系的聯結、資本外流與回歸等面向來分析。
施俊吉指出,過往台灣上游、中國下游製造的「垂直分工」早已瓦解,因為中國也開始向上做國內的垂直整合,加上中國實施進口替代策略,讓台灣產品出口越來越困難。施俊吉說施俊吉認為兩岸的經貿關係也漸漸從較單純的經濟往來,到ECFA時代的金融體系產生聯繫。
施俊吉指出,現行三角貿易創造3.75%的台灣國民生產毛額(GDP),也創造大部分有能力進行奢侈性消費的可能。三角貿易看準中國生產成本低,但施質疑這樣的情況還能持續多久,因為大部份的產業也都已經西進。此外,近期台商「鮭魚返鄉」要投資自由經濟示範區,施俊吉認為這跟五十多年前的加工出口區差不多,應嚴格對產業的「環境標準、資金來源、產業選擇」三方面進行把關。
施俊吉反對服貿不過就會邊緣化的說法,他認為跟中國簽訂服貿是「中國化」而非國際化,兩岸交流應該遵守民主程序,並謹慎對待人員移動、金融跟資本市場的管理,還有審慎的政治論述。施俊吉認為,健全平衡的產業結構跟國家安全的保障,才是台灣不被邊緣化的關鍵。
邱俊榮:服貿不應重複過去的短視近利
邱俊榮則認為,自由貿易協定不是越多越好,而要謹慎選擇對象。因為國際貿易必然會造成所得重分配,與勞動力豐富的國家貿易,會使另一國勞工受損、資本家獲益、兩國薪資水準會趨於一致。因此,邱俊榮認為,適當的自由貿易協定關鍵在於引導資源運用以獲取高利益,帶來產業升級跟薪資水準提高。
以紐西蘭跟我國的FTA為例,邱俊榮認為紐與我國互補,但是過度傾中可能造成資源錯置。因過去台灣製造業以技術優勢進入門檻低、隔閡也低的中國市場,輕鬆賺錢,但是卻造成產業過度集中、產業升級遲緩等效果,如今政府卻認為服務業採取跟製造業同樣策略。
邱俊榮認為,服貿獲利者多數集中在少數財團跟特定業者,因過度傾中而造成產業根基惡化,長期也需要內需跟經濟成長動力。邱俊榮也說,應該終結以「中國連結全球」的迷思,像是台灣的捷安特也從歐美市場發跡,而非中國,台灣應思考中國經濟「硬著陸」可能造成的影響。
汪明輝:捍衛原住民文化、經濟自主權
汪明輝則從原住民角度出發,認為政府的經濟政策長期以來與財團勾結,進入原住民領域從事觀光發展,雖然帶來商機,卻進一步破壞傳統領域跟生態環境,並使原住民族文化流於商品化與私有化的效果。
汪明輝也說,這些問題在服貿簽署後,只會更嚴重,隨著2008年陸客來台觀光數量直線上升,雖打開原住民族在原鄉就業的機會,但也讓傳統領域因觀光需求BOT化。不管是阿里山、日月潭、東海岸都有財團或中資強勢進入,2009年八八風災後,重建計劃也受飯店經營規模影響。
「原住民族不是只能做底層工作的,我們也是可以擁有自己的掌控權。」汪明輝認為原住民要捍衛自己的經濟、文化、教育、土地,如果服貿要簽,原住民族就必須站出來要求原住民族服貿專章,捍衛自主性。

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空草澄泉-梁銓 甲午 忘茶個展】(紫藤廬)


【空草澄泉-梁銓 甲午 忘茶個展】Liang Quan 2014 Solo Exhibition
時間Time:2014年5月17日(六)~6月22日(日)
地點Venue:紫藤廬,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
開幕茶會Opening:2014年5月17日(六)下午2:00
-------------------------------------------------------------------
以墨色渲染的宣紙層疊拼貼,在重複堆砌撕貼的過程中,因紙張纖維與水墨反應,產生具手感的皺摺、濃淡、暈點等,充滿隨機的樂趣與不可預期性的變化,茶漬、淡墨相映成趣,零零總總的線條筆觸與幾何色塊的組合,以繁馭簡,以實代虛。「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茶忘茶」亦如是,梁銓以茶心詩眼作畫,體現物我兩忘的境界,具現展題「空草澄泉」寓意的文人情懷。更將茶視為中國文化的表徵,融合茶禪,以西方抽象式的語彙沉澱出東方的禪意美學,從平淡細微的觀照,反應出其對時間、生命和環境的文人哲思。他自甘於藝壇之路踽踽獨行,務虛示弱,反樸歸真的風格,似乎給予這個眾聲喧譁的世界一種別致的補白。
本次展出不僅延續了紫藤廬向來提倡的平淡美學觀念,亦試圖為茶與藝術的結合尋找更多的可能性。「空草澄泉-梁銓 甲午 忘茶個展」開幕茶會謹訂於5月17日(六)下午二時,邀請各界蒞臨賞析。
 ·  · 
紫藤廬更新了封面相片。
13分鐘 · 
 ·  ·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臺大的校園變遷,鳥瞰臺大,杜鵑花城?







《有人要我寫一首關於臺大的詩:校園、生活、社團以及其他》臺大校史館編

《有人要我寫一首關於臺大的詩:校園、生活、社團以及其他》臺大校史館編,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
第二篇 校園變遷 
1 光復初年 
2 民國四〇年代 
3 民國五〇年代 
4 民國六〇年代 
5 民國七〇年代




----

特稿 - 請響應「百元美金,臺大躍進;三千細水,臺大長流」捐款母校

請響應「百元美金,臺大躍進;三千細水,臺大長流」捐款母校杜新茂
鳥瞰臺大,仰望天下,臺大於2009年進入全球百大。(攝影/張柏仲2004)
2009年臺大獲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評比為全球大學第95名,身為臺大人與有榮焉。
  3年前回母校演講,從校門進入椰林大道,映入眼簾的是雄偉的新建圖書館、適於人行的步道、富有詩意的道路,優雅的校園景觀足堪媲美美國長春藤名校。
  在創校80年校慶大會上,李嗣涔校長一一頒授榮譽博士、傑出校友獎,設獎之用心、頒獎之慎重,顯示母校對社會、學界有特殊貢獻的傑出人士與校友的敬重,而這也是美國長春藤名校最重視的活動之一。
  美國長春藤名校之所以能名列前茅,其共同的特點不外是入學競爭率、高名望師資、學術研究成果與校友的捐款。其豐沛的「錢財資源」從哪裡來?很 值得臺灣的大學探討。哈佛大學擁有300多億美元基金,即是仰賴校友們不斷的捐款以及產業界捐贈累積的,有此龐大基金的支持,才能站穩世界頂尖名校之林。
  臺大為國立大學,係由政府編列教育經費支持。60年代,筆者讀書時,每學期學費只有400多元,以當時匯率一美元兌40美元臺幣計算,4年學 雜費合計不到100美元,現在看來真是不可思議。但話說回來,這100美元的背後是人民納稅的錢,才讓我們能有今日富裕又有尊嚴的美好生活,所以臺大人勿 忘回饋臺灣人民與母校臺大。
  數年前,前校長陳維昭教授來紐約拜訪校友時,提起臺灣因國立大學數目遽增,政府補助的經費被稀釋化,導致母校的基礎建設、師資的延攬等屢屢受 限。當時筆者建言仿效美國常春藤大學設置榮譽博士學位,授予對社會有彪炳貢獻的政商學界傑出人士,期藉此鼓勵其捐款臺大,造就人才,同時發起校友捐款運 動,回饋母校。
  大學生涯可說是人生的黃金時代,也是重要的轉捩點。臺大是一個開放、自由的學術與人品陶冶的校園。以筆者個人的經驗,終生難忘在母校4年的磨 練,令我深具自信、奮發的精神。胡適之先生兩次在母校演講,分享美國社會開放、自由、民主的理念;旁聽徐道鄰教授的語意學、殷海光教授的邏輯學、楊樹人教 授的國際金融與財政學、蘇在山教授的現代管理學與朱國璋教授的高等會計等,迄今仍令人印象深刻。這些珍貴的智識、學問,在我的生涯中助我發揮了連自己都預 料不到的潛力。
  大學畢業後,恩師蘇在山教授要筆者回母校擔任助教,惟不久即被成功大學借調到該校新成立的商學院協助劉鼎新院長,第三年替代因病入院的副教授 講授成本會計。講課2小時完全不看教科書,滔滔不絕,讓學生驚訝不已,故戲稱:「這位年輕的老師腦袋裡裝有三把刷子,真不可小覷」。後來開授「工商管理」 採“實例法(case method)”也獲學生青睞,院長還因此應學生請求將2小時的課延長為4小時,但加班不加薪。
  1964年膺獲國家長期科學發展委員會公派赴美進修時,晚上在NYU修課,白天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擔任企劃顧問(planning consultant),成功的用先進的數理程式解析,為該所解決管理體系多年來的窒難,洗刷其「無能的證券交易所」的惡評,個人因此榮獲「華爾街的英 雄」的頭銜。
  1975年,大同公司林挺生董事長來紐約尋找高科技技術,筆者與之餐敘後召集數名財經、科技精英,承李國鼎財政部長推薦,由辜振甫先生經臺灣 水泥公司資助創立了「臺灣經濟研究所」,即今之「臺灣經濟研究院」,現已擁有3、400名研究員。該所為政商學界提供不少先進、創新研發情資,對臺灣經濟 的繁榮挹注了相當可觀的動力。
  九一一事件把紐約最耀眼的世貿兩棟大樓炸燬,美國政府痛覺國內安全防衛系統之脆弱,筆者當時建議使用英國劍橋大學道格曼教授(Prof. John Daugman)所研發的電腦程式「眼球虹彩識別技術(Iris Identification Device)」於邊境防衛,受到白宮的重視,而獲布希總統嘉勉。
  上述回憶,只是強調當筆者遇到各種難題挑戰時,在母校臺大所接受的教育於冥冥之中賦予思考能力;這些想像力與創意發生,都是在臺大的優質教育環境中學習與潛移默化得來的,令筆者對母校的培育之恩感念終生。
  母校臺大已晉身世界百大行列,令人振奮,但為維持此一榮耀,甚至進一步邁向「亞洲頂尖、世界一流」,還需要每位校友支持,請響應校友會所發動 的「百元美金,臺大躍進;三千細水,臺大長流」的捐款活動,為母校留住優秀的教授,積極延攬世界級名師如諾貝爾獎得主來臺大授課,啟發學生創新研究,大幅 提升母校在世界的學術地位。這些工程都需人力、物力的整合,哈佛大學2009年的捐贈基金就高達369億美元,臺大肯定也需要龐大基金,在此呼籲校友們同 心合意支持臺大,回饋母校,一年只要100美元,齊力將臺大推向「世界頂尖大學」。

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

我看東海大學的校園


東海大學圖書館  1957 -1985




還有許多人在用功,加油喔!
2014



東海大學 Tunghai University影片







00:30













讓人感動.幸福的校園--東海大學,大學指考最好選擇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l_BmMmg6It4















#^_^#


https://www.facebook.com/thulibtw



http://hcmemory.blogspot.tw/2014/01/blog-post.html

我看東海大學的校園環境之過去、現在、與未來 (草草)



《東海校園建築步道》陳其寬序/吳艮宗/趙建中《大度山林:七十年代大學校園回憶錄》《東海風: 東海大學的歷史》《傳承與開創: 東海工工創系四十年 》《陳其寬:構築意繪》 筆、寫、作

http://hcbooks.blogspot.tw/2007/11/blog-post_23.html

我看東海大學的校園 2月16日




朋友,




這封加了一些朋友的信箱,希望新朋友能看到這封。
首先,沈金標兄邀了蔡清華前會長來參加, 我想起應請蔡會長和陳永松都帶支票簿來。我們目標是100萬,
用途在支持老師開校園研究的通識課等等。 (這idea或可列入下次餐前酒時的議題。)

第2項是, 我請IE系洪主任顧一位工讀生, 來全程聽寫我們的會議,作紀錄。由於洪主任說,設備齊全,所以我請老弟Hans來錄影, 不過遵照鄧學長的看法, 此錄影純內部參考、紀念用, 不上傳。

我這兩天知道我的鄰居,臺大的制度齊全,舉凡總務處和校園規劃小組的制度、會議紀錄、和年報等, 多公開、上網。所以它是我們benchmarking 的對象,加入以下文的參考。


議題: 我看東海大學的校園

時間: 本周日216,下午1點至4
地點: 工學院後方 (陳其寬先生設計的老建築,40年前原建築系館) 堯勳主任說: 教室號碼為IEII104,位於工工系舊實習工廠,現為工工系會議室。
會在門口立牌子以利尋找,單槍與電腦會先準備。
方式: 陳永松建議大家採取聊天方式。鍾漢清建議有人志願當會議記錄者簡介本小組的緣起和目的,待辦事項,輪流發言。每人報告,以不超過20分鐘…..很可能全程錄影,或將上傳YouTube
期待成果(一年後): 校園 (blog名,近日可啟用;請建議);白皮書 (這項要有志工小組負責,討論事項);書籍 (本項目前由鍾漢清負責,一本建築物史;一本是校友寫校園環境的文集,以許達然為主……)

*****
目前說可出席的有:
郭達鴻陳巨擘、袁祝平、鄧裕益蔡禎騰、楊朝棟 (我不全懂我們在Facebook的對答;我想請教他如何善用校友的資源,譬如說徐錚和 S. Felix Wu鍾漢清、蔡清華

建築系畢業生: 沈金標、白錫旼、彭康健、陳永松、

我們並沒有學校任何授權,所以不必慷慨激昂或抱怨。如果會前能先將準備的發言大綱給大家,那是最好不過的。
會議原則:
白錫旼兄說他已經董事會、校友會講過N次都無效,根本問題是經費。
彭康健老師當過學校的總務, 大力協助過2003年的《東海校園建築步道》陳其寬序沈兄也有過空地利用建議案……..
袁祝平兄問郭總務長是否參加?

鍾漢清:《國立臺灣大學總務處年報2009A4270頁,全彩。當年重點工作有三: 營造永續校園;提供顧客優良服務;支持校務運作。


2013/03/28更新部分臺大校園地圖加值運用課程範本與講義請至此聯結下載 ... 簡介校園規劃小組和委員會之成員、工作內容、本校校園規劃作業之歷史等資訊。

相關網站

台大校園規劃資訊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的長期發展計畫係以建立「臺大人文學園」作為 ...

憶想當年

故時男十四舍(左圖前棟) 男十三宿舍(右圖). ↑TOP. 化工系館\原子 ...

2009年校園規劃報告書

光復初期 1.2.2.民國38年至40 1.2.3.民國41年至60 1.2.4.民國 ...

101學年度會議記錄

(本小組委員會討論通過案件). >> 102學年度會議記錄 ...

好站連結web links

本校相關業務單位. ○台大總務處:統籌本校建築新建整修、環境管 ...

102()議期規劃表

臺大校園規劃小組102學年度第二學期議期規劃表附檔. 說明:. 1. 原則 ...

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我看臺大與東海校園的發展: 黑冠麻鷺/夜鷺; 社科院等等



從臺大與東海校園的黑冠麻鷺/夜鷺 說起: 21世紀台灣各大學校園的故事。
Chao-Tung Yang牠在我家院子裡走來走去。
牠在我家院子裡走來走去。







 4月4日17點,學生放假第3天,我到臺大校園散步,發現先前學生在數處牆上所張貼的20多張反服貿之大字報,已經全數被清除掉,留給遊人清潔假像。

4.5.09
台大新聞E論壇新增了 2 張相片。
51分鐘 · 
【整理報導】台大生聲援反服貿 海報被校警隊撕下
文/李映昕 圖/張郁質提供
反黑箱服貿邁入第三周,台大法律系學生上周在系館張貼聲援海報,前天(3號)中午卻發現被人撕下,經查為台大校警隊取走。學生表示,系館歸法律學院管理,海報也獲同意張貼,校警無權撤除海報。台大法律學院及台大學生會皆發出聲明,要求未來校方更謹慎處理。
台大法律系學生張郁質表示,前天校警隊無預警撕除學生於模擬法庭旁「民主牆」張貼的海報,理由是接獲民眾檢舉「海報沒有蓋課外活動組的章」,但法律學院內的張貼權限由法律學院管理,並非課外活動組,校警隊也沒有權利干涉。張郁質說,他們詢問校警隊時,校警表示報案者是匿名的,還提到海報上「有太陽花圖案、比較敏感」。
目前校警隊已經將海報歸還,由學生重新貼回。台大法律學院副院長黃昭元發表聲明,除了重申法律學院不歸校警隊管轄外,也認為校警隊在撤下海報前後,都應該主動知會法律學院。台大學生會也在台大批踢踢BBS站上發表聲明,認為此舉已傷害學生表達言論的權利,要求校方道歉。



臺大海校園的故事說不完。4月3日初晚,我遇到台大哲學系郭老師和他的公子(目前服飾於工研院綠能所)。
郭老師說,真倒霉,我們水源校區的哲學系和人類學系的建築物,竟然是海砂屋,又得搬,而又回不去還沒動土的人文學院......
我說,反正台大有的是錢.....許多系館經常拉皮......更妙的是, 管理學院整棟大樓,一夜之間,從棕黑色一變成乳白色......
郭老師說,這是日本建築師堅持的.....他們前陣子還開說明會.......


大學校園翻譯自英文 campus (推廣到公司 等組織的地方grounds) ,字源來自美國  (late 18th century (originally US): from Latin campus'field' (see camp1)).它的拉丁文原意指的是原野/田野。帝國時代的臺大仍有瑠公圳,一片田野。

瑠公大圳與新生南路校園的關係匪淺。近年的生態池和位實現的"劍河"計畫.......
李宗信老師:瑠公大圳──臺北平原水利社會的形成、崩解和轉型


我們談校園,當然不只是建築物或花樹, 最重要的是那兒的人。 我說些臺大的了不起處和她的龜縮事情:
在新生南路三段臺一冰店旁的台大一樓教師宿舍牆上,全被覆蓋傅斯年1949年保護學生的話.....現在的校長只是行政人員,無法發揮任何影響力。http://hcpeople.blogspot.tw/2013/01/blog-post_16.html





臺大校內小福利社的牆上,貼了2二張大海報和8張小海報,主旨說學生們去立法院革命,秉著校訓: 愛國、愛人精神........臺大校訊3月26日當期則採取駝鳥心態,完全沒提學生的慷慨激昂.......



3.26 碰到這篇比較校園的文章:  青青校樹待何時?■陳克華 校園: 東華大學 v中正大學
這是從校樹的角度來比較校園的。光從樹來說,可能就說不完: 臺大傅園野台開講3/26(三)下午


四五九九協會 演講
講師: 鍾漢清
原講題: 戴明圈: 世界的與台灣的
改成: 新講題: 我看東海與臺大校園的發展
時間: 4月22日,2014 週二下午的講堂 3:00-5:00pm舉行,免費參加。
地點:台北市三民路148號3樓,三一教會。

 現在是2014年3月23日午後。

臺大的臺北校區 約可分3處: 新生南路和羅斯福路等四條路圍起來的主校區,今天舉辦全校運動會,約是第64屆;水源校區,現在主要是BOT的宿舍區和與校外合作的"創新-創業"校區;醫學院院區與總督府幾乎合一: 以前胡適之先生對於日本人的規劃很佩服:醫學院/醫院的面積,至少是總督府(含現在的所謂臺北賓館)的十幾倍。

這個院區和臨近的道路之照片,各位一定都很熟悉, 譬如說2013年的洪案之抗議照, 我笑說它讓馬英九等人屁滾尿流,那幾乎已是歷史。

不過,我們在2014年的3月18日,又開創了歷史,我轉用一些朋友的照片說明: 
醫學院/醫院區,今逢青年之困苦革命, 願神保佑其人民和土地。


馬與江的發言,都是顧左右而言他,言不及義,粉飾自己的無知與無恥。
學生佔據立法院已經六天
江院長出面,
馬總統避不見面
直到今天早上
才開了一個老生常談無關痛癢說不清楚的國際記者會⋯⋯
更多






 之所以選"我看東海與臺大校園的發展",是因為成員中有人是東海或臺大的校友,而我對它們比較熟悉點。
2014.3.13,我與臺大校友談此project,他說校園而言,東海美得多;臺大的圖書館、文學院等,也很可觀.....我相信這是"說好話",因為臺大校園也很有其特色,很值得一談。參考:
 臺大杜鵑花節Google Earth街景導覽(由臺大建築與城鄉所何燦群技士製作提供)

緣起: 

3月9日: 施崇棠親自徵才,尋求T型人才~
 我:施崇棠真是老頑童。他回母校鼓勵一下:記者都沒問他捐的5億4千萬的文藝復興樓蓋到那?....   蘇拾瑩 SusieSu Hanching Chung兄的留言勾起我一陣好奇,搜尋了一下......發現了台大校園建築的故事...精彩!精彩!...另po一則報導~



2010年5月29日星期六



告別台大洞洞館


5/30 自由
淨身送行 告別台大洞洞館
台灣大學哲學系與人類系館 (別稱洞洞館)即將拆除重建,一場「建築的告別式」洞洞館計劃昨日舉行開幕典禮,師生、校友一起擦拭、清洗圓筒狀琉璃瓦,象徵送別陪伴師生近50年的洞洞 館。(記者廖振輝攝)
台灣大學哲學系與人類系館 (別稱洞洞館)即將拆除重建,一場「建築的告別式」洞洞館計劃昨日舉行,透過照片、裝置藝術向陪伴師生近50年的洞洞館告別。 (記者廖振輝攝)
台灣大學哲學系與人類系館 (別稱洞洞館)即將拆除重建。 (記者廖振輝攝)
〔記者陳怡靜/台北報導〕如何向一棟房子說 再見?台灣大學師生昨在校內舉辦別開生面的建築告別式,他們穿起黑色服裝、擔任送行者,「洗淨」牆面琉璃瓦、「拆卸」建築內裝、手持釘槍和電鑽做最後的 「妝點」,每人再獻上一朵花,向承載師生五十年回憶的「洞洞館」說再見。
拆除前 師生最後的獻禮
洞洞館是台大知名的建築物, 泛稱在一九六二年到一九七○年間落成的農業陳列館、哲學系館與人類系館三館,其中最早落成的農陳館由建築師張肇康設計,哲學系館與人類系館則為後人仿照。 張肇康畢業於哈佛大學建築系,曾與國際知名建築師貝聿銘合作建案。
三座洞洞館組成中國傳統建築的ㄇ字型外觀,也被稱為「洞洞館三合院」,最 大特色在於牆面上的洞洞,每個洞都鑲嵌進筒狀琉璃瓦,將現代材質融入中國傳統建築中。
為建設新的台大新人文館,哲學系館與人類系館將於今年 七月拆除,原址重建新大樓。
由於洞洞館承載了台大師生五十年的回憶,曲終樓拆,師生十分不捨。台大歷史系校友、藝術家施昀佑因此發想「洞洞 館計畫」,透過建築的告別式,「淨身、妝點、告別,就像禮儀師為往生者清洗大體、仔細妝點,讓朋友瞻仰最美好的遺容。」
施昀佑和另名校友藝 術家劉偉申號召超過百名師生與義工,從今年一月開始,先清洗洞洞館外觀,拆卸內裝後的管線與石綿瓦、取下玻璃後的窗框成為展示品,長期受灰塵與黴菌侵蝕的 外牆面也恢復潔淨,屋頂的隔熱磚成了綠地上的步道地磚。
「然後,才能了無遺憾地告別。」施昀佑在創作理念中自述;劉偉申也說:「選擇這種寧 靜的告別,將建物保存在人們心中,被記住的是牆、窗、結構、工法,是穿透琉璃瓦的暮光,也是它卸下重擔…。」
台大哲學系教授林義正昨也出席 洞洞館告別式,他感嘆:「在這裡教了二十多年,是不捨!」但他坦言,洞洞館其實已不敷使用,不但沒有消防法規的逃生口,通風採光也不佳,「有面牆還有西曬 困擾,曾聽說有教授熱到暈倒。」
校友拍攝的數百張洞洞館照片,也同時在公館地區的十一家商店展出(網址:http://dongdongguan.wordpress.com/)。

台大"人文大樓"興建的曲折故事- 施崇棠的五四精神

蘇拾瑩 SusieSu 寫於 2014年3月10日 7:57

話說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與前台大校長李嗣涔原是台大電機系同班同學,李嗣涔2005年接任台大校長,施崇棠便於2006年捐了5億4千萬元(象徵五四運動)給台大,打算興建一座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文大樓",希望推動台大擠進世界百大名校。

但因台大校園空間不足,於是校方決定將著名的"洞洞館"拆除。這也曾引起過一陣討論。最後,還是拆除了三座洞洞館中的兩座:人類學系館和哲學系系館,剩下農業陳列館因被鑑定為歷史建築而免遭拆除。這是第一波爭議。

但因人文大樓的原設計為高樓層建築,又在台大校門進門口處,將嚴重損及校門口景觀,於是2010年引發「搶救台大校門口」運動,有兩千名師生連署。台大校長李嗣涔及文學院院長葉國良並召開記者會回應。這是第二波爭議。

隨著台大文學院院長2011.8由自由派的陳弱水 (周婉窈的先生)接任,台大校長李嗣涔也於2013.6卸任 (由楊泮池接任),人文大樓的興建案更加開放讓各界討論。2013.6並舉行公聽會討論。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4%9E%E6%B4%9E%E9%A4%A8

http://hsiehbaby.blogspot.com.au/2013/03/blog-post_4650.html

http://news.pts.org.tw/detail.php?NEENO=164986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an/9/today-life4.htm
http://slackerpaper.blogspot.com.au/2010/12/blog-post_2244.html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10/today-o13.htm
http://liberalbuilding.ntu.edu.tw/index.html

http://liberal.ntu.edu.tw/building/index.htm

  • 邱兆玲 蓋大樓就能進百大?臺大這幾年在辛亥路上蓋了好多新大樓,好幾棟上面大大的標示著捐贈者的大名,感覺像是進入蔡家紀念殿堂。有些說還是日本建築師的大作,感覺卻很壓迫感,棟距全無,像蘇聯共產式建築,與大學該優養的人文素質可說是搭不上邊的。

    蘇拾瑩 SusieSu 我 和我家兄弟四人皆台大畢業,(兄弟的子女也多是台大),原以台大為傲....但近年台大排名節節落後,兒子女兒唸的新南威爾斯大學及雪梨大學又屢創佳績, 排名進前....台大只有被譏笑的份~ 最近外甥女進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是QS世界大學排行榜的第四名,比第六名的牛津大學還要好~

    Hanching Chung 我不信什麼QS、交大的排名的。每天幾乎都會到臺大校園散步.......邱兆玲的說法,有點道理,不過太偏激點,建議"進去"體驗一下。

    Hanching Chung 蘇拾瑩女士: 謝謝。上周北京某公司跟我連絡戴明的書之出版,看來夠讓我忙半年的了。所以在這兒我跟游兄說, 下月我講題改為:我看東海與臺大校園的發展 (東海先寫,因為上月有會議,比較有把握)。之後,如果大家還有餘興,再排年比底的。


****社科院在318太陽花革命是指揮中心?
 台大的「意識報」第60期2013.5.6有社科院特刊可參考。


「衝政院」偽令下達 躲在台大社科院鷹派團體曝光!


文/新聞龍捲風
據「風傳媒」報導,攻佔行政院這場行動,本只是要攻入行政院廣場靜坐然後「快閃」,沒想到台大社科院裡的指揮中心卻臨時「變更指令」,要學生們攻佔 政院辦公室,才會造成強制驅離的結果。還原3月23日當天決策過程,當日上午包括立院場內、立院外場及台大社科院內的3大學生社團召開聯合會議,會中這群 台大社科院系統的學生以「衝組」姿態,強烈表達要展開進一步行動,其一是佔領立院內廣場,其二是佔領凱達格蘭大道,但會中學生們並未達成共識,會議在當天 中午不歡而散。但沒想到,進駐台大社科院的學生團體竟自行宣稱,會議已「同意」當晚行動,就是用「快閃」方式攻入行政院廣場,到底是誰做了這個欺騙的決 定?是誰假傳聖旨?


▲圖/新聞龍捲風提供。
台大社研所、政大台文所、台大濁水溪社、台大工會及成大零貳社、高雄行南社,其中成大「零貳社」社長、林飛帆學妹張芷菱,風傳媒直接點名就是她,強 力主導攻入政院的行動。當天下午約4、5點多,這群在台大社科院的核心小組的各社團幹部展開分工,因為大夥兒認知上,這只是攻入政院廣場靜坐的快閃行動, 只需靜坐2、3小時後就會被警察抬出,因此從頭到尾根本沒有指定總指揮,也未安排糾察人員,當然也沒想到最後會有鎮暴警察。接著,晚間7時30分,攻入政 院行動開始,此時台大社科院會議室的核心小組成員,竟然沒有一個人前往參加行動,然後他們竟然私自下令,向立院外濟南路和青島東路上二處舞台廣播人員傳達 「攻入政院」指令,這就是當時為何麥克風會傳出進攻政院廣播的真相。
這時從台大社科院出發和立院現場的學生已攻入行政院廣場,這時跟隨進攻的台大社科院一位幹部突然說:「指揮中心命令是要攻佔行政院!」,現場其他領 隊一陣錯愕:「不是說只是快閃嗎?」但現場群眾不斷湧入,突然有人高喊「攻入行政院」,這時大家一湧而上,闖進行政院大廳,這場變調的攻佔行政院行動已經 難以回頭。這代表台大社科院這群鷹派的學生團體的核心幹部,早就策劃了這場進攻政院的行動,根本不是什麼快閃,主謀者全部都躲在台大社科院裡面,把現場進 攻的全部當成「神風特攻隊」了啊!

原文網址: 「衝政院」偽令下達 躲在台大社科院鷹派團體曝光! | ETtoday社會新聞 |

****
330的50萬抗爭活動, 得以讓我有機會進入臺大醫學院的景福園小憩, 也知道藥學院位於何處.....



****
 臺大校園
 現在的地圖和Google Earth 街景雖說360度,不過它們不能說故事,沒有歷史 (或是校史館的除外,不過它們所提供的史,可能不是此次演講所要的)。

訪客中心
http://visitorcenter.cloud.ntu.edu.tw/p1-virtual2.php




相關資訊
臺大杜鵑花節Google Earth街景導覽(由臺大建築與城鄉所何燦群技士製作提供)
臺大圖書館 線上導覽(由臺大圖書館製作提供)
總圖書館 線上導覽
社會科學院分館 線上導覽
醫學院分館 線上導覽
臺大博物館群特展 線上導覽(由臺大博物館群製作提供)
臺大校史館 線上導覽(由臺大校史館製作提供)
地圖下載
導覽摺頁下載(中文:正面&背面、英文:正面&背面、日文:正面&背面
英文導覽對話稿 ※由陳鵬帆先生提供,版權為作者所有,引用請洽台大訪客中心




臺灣大學外邊被遺忘的「大學之道」/"新月台"樓

2011.3
臺大校友雙月刊

http://www.alum.ntu.edu.tw/wordpress/?p=10344

椰林風情~「道路篇」

被遺忘的「大學之道」

文‧圖/路統信(1949哲學系肄;1963森林系畢;1993臺大農學院技正退休)

早年校門外還是碎石路,圖為臺大新鮮人於校門口合影。(1948.10)
臺大校園兩線主要聯外道路,一為正對校門大學廣場外的羅斯福路,南通景美、新店,北達臺北城中區。另一在體育場邊的新月台,側門面臨新生南路,通往圓山、士林。
  時光回溯到60年前,本校建立初期,椰林大道、校門外廣場、羅斯福路和新生南路皆為碎石子路,自公館到古亭的道路兩側都是稻田,直到南昌路及古亭市場一帶才有街肆商店。

新生南路沿線為昔日瑠公圳的大排水渠,於今僅能以人行道上的瑠公圳古蹟碑為證。(攝影/編輯部)
至於新生南路,中央是瑠公圳的大排水渠,兩邊是上、下行的單行道,在重要路口設有小橋串連路 東是臺大體育場,向北為龍安國小,越過和平東路到信義路段的廣大區塊則是空軍機械場(即今之大安森林公園);路西的臺大側門面對水道町(現在的大學里、溫 州街一帶),都是臺大教職員宿舍和女生宿舍,向北延伸到金華街為臺大先修班、後改為男生第一宿舍(今之金華國中)。早年信義路和新生南路口有座堅固的水泥 橋跨越水圳,名為大安橋。市公車在此設有大安橋站,是男一舍同學外出所能搭乘的唯一一線公車,可達臺北車站。總之,新生南路從校總區到信義路這一區塊,是 臺大人生活的大社區。臺大校警夜晚會沿著新生南路巡邏,直抵信義路一帶。
  臨近新生南路的臺大體育場,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片荒蕪,蔓草叢生,只有西南側淹沒在草叢中的一間廁所(現仍在使用)。每年10月過後,臺北地區進入東北季風雨季,體育場經常成為大片水塘,白鷺鷥成群到此棲息,一片蒼茫。冬季寒流來襲,天空晴朗的清晨可遠眺大屯山積雪,甚至聽到臺北車站傳來火車鳴笛聲。
運動場靠蒲葵道的一側,有4座籃球場,供同學們打球。
  1949 年初,傅斯年校長到任,開始整頓校園,那年,臺灣省政府向臺大商借體育場,預定於10月25日舉行第四屆臺灣省運動大會,臺大因而獲省補助經費整修,體育 場與周圍環境頓時面目一新,省運動會圓滿成功,11月15日隨即在此舉行臺大四周年校慶。「敦品力學,愛國愛人」的校訓,即傅校長在此次校慶講話中首先提 出。
次年3 月12日為植樹節,臺大沿著體育場邊的新生南路進行植樹綠美化,校方取得一批大葉桉和白千層樹苗木,由總務處工友、森林系苗圃技工與部分同學共同栽植。傅 校長對此非常重視,見此苗木栽植為環境帶來生機,加上瑠公圳兩側有零星的杜鵑花和垂柳,未來可望變身優美的景觀大道,遂將此段新生南路命名為「大學之 道」。這次的植樹活動,是臺大校園綠美化的起步,今日所見體育場地及新生南路上的白千層與大葉桉樹,即是60年前植栽和後來補植。

新生南路的臺大段,傅斯年校長曾命名為「大學之道」。(攝影/編輯部)臺北帝國大學時期體育場,建於1930年。(翻攝自《榮耀與分享-臺大創校六十週年特刊》/臺大校友會1988出版)
傅校長命名的「大學之道」並未提到校務會議討論,也沒有舉行任何命名儀式,當年年底傅校長驟逝,後任校長亦未再提及此事。記憶隨著時間長流消失,「大學之道」的故事也早被遺忘。
  傅校長當年命名「大學之道」實有多重含義:
1.「大學之道」出於四書《大學》第一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裡提出了青年學子立身向學的方法與道理。
2.新生南路沿線猶如臺大人生活的大社區,溫州街里名為「大學里」,有大學里也有「大學之道」。
3.臺大是當時臺灣僅有的一所大學,通往大學之路,正是通往臺大之路。
  昔日新生南路兩旁原是由圳渠引水灌溉的肥美稻田,而今林立高樓,瑠公圳加蓋後成為寬廣的八線大道,大排水渠亦不復見,而是樹立一座遺址紀念碑供人憑弔。幸好,60年前栽植的大葉桉和白千層,於今綠樹濃蔭,見證了一甲子來生態環境的變遷。

 ----
左圖的建築物是臺大建了十年多的"新月台"
2013.2.17  它的招牌中有三. 除了農產品販賣處. 其餘2處是空的. 樓上的餐廳因為十年一約緣故. 新尊賢堂的主人暫時無力經營此小餐廳

2012.6.4  
細雨中 到大的買東西  它的隔壁 最早幾年是什麼育成中心的成果展示” 後來改成餐飲 半年之後就放棄 現在一直閒置
約十年前 我參加過臺大的類似” web radio 發表會” 校長主持的  不過該校似乎沒網路電---1977年發現 Essex大學校園內的電是很熱門的…..
 “如今﹐幾乎每家公司或組織單位都把“創”掛在嘴邊﹐以顯示自己處於行業最前沿。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確實有什麼創“創”一詞已失去它本身的意義。


2011.7.10 寄許達然


《斷象》The Rifted Vision
(臺灣大學」內)

200510,住處前臺灣大學網球場邊樹立一棟建築物我無法原諒它但求立面工整 (裏面有一家原叫 NTU FancyLand的,隔間等真是慘不忍睹;又砍一棵樹為夜間照明
這棟的公共藝術是一牆化工材織物,由九個校景一瞥所構成它說拜科技之賜,現在可以將景色合成、織成

大概很少人注意版權版上還有一首中英對照的詩歌。讓我無法思解的是這首可能是創作詩嗎?我記憶中的詩是這樣,點和幾處可能有錯,而我認為或許意思到了就好、漢文版和英文版都是如是觀。遺憾的是沒記下作者。



《斷象》The Rifted Vision

Erected first are the soaring towers, followed by the stairs,
Sculpted first are the standing walls followed by the windows,
To inter-view, to en-vision,
Shuttling to imbricate the fleeting images and fading imaginations,
Partly for the passing beholders,
Partly for the remembering scholars.

先有巨塔,而後有了樓梯
先有高樓,而後有了窗
為了溝通、為了看見、為了明白
穿梭為了凝固即將逝去的風景與意志
一半借給路人指點
一半留給學者紀念